【王崇人】

這是一堆數字,卻也不只是數字而已,它們記錄著2011年是台大1981級系友畢業30週年紀念,同時適逢中華民國建國100年。從去年的12月1日接到張煥宗主任的任務指派,作為1981級台大化學畢業班聯絡人的工作之後,我旋即展開不間斷的電子郵件聯繫工作,目標是將所有同班同學都納入電子郵件聯繫的網絡,以人尋人。同時,由大家決定30年來第一次舉辦的班級聚會,它的日期、地點以及聚會內容。事隔卅年,大家向心力仍濃厚,對母系的認同度仍高,這兩件事情就這麼樣地一步一步推展開。最後大家決定在六月四日當天,中午舉行班聚,晚上則參加全校的30年重聚聯歡晚宴。

02

有許多同學因為時間上不能配合,而遺憾無法參加,例如張仁裕及華迪,負責聯繫的我對於這些同學們至今仍感覺過意不去。最後能來參加班聚的同學計有王崇人(筆者)、楊基瓏、余榮彬、李文亮一家四人、張宗聖、顏達宏、俞金泉、林麗英、沈三泰、吳品品夫妻二人、陳愛玲、呂一雲、吳姿燕夫婦二人等18人,加上大一班導師彭旭明老師共19人。另外參加全校30年重聚晚宴的同學有:王崇人、楊基瓏、余榮彬、李文亮、余志哲、俞金泉、沈三泰、陳愛玲等8人;另外,在晚宴會場上還遇到了睢小林、李正春以及呂一雲三人,他們在大二時轉到化工系,大家熱情寒暄之外,更不忘拍照留念。

聯繫的過程當中,萬分感激彭旭明老師一直提供協助,是幕後最重要的功臣,同時班聚活動的內容分為三部分:一、重逢與參觀母系:參與的人到期之後,由彭老師帶領大家參觀化學系新系館。二、散步到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午餐、閒聊與歡唱。三、散步到臺一冰店:重新回味當年消暑的最佳去處。四、散步回化學館:休息以及再聊說不完的話。傍晚時分大家一起校園散步,步行到綜合體育館三樓參加全校晚宴。

新的化學系館就座落在原來的新化館與舊化館原址,重新蓋起的現代化大樓,同時配備著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一流的科研設備。猶記當年我們在校求學時期,上課在舊化館,而大四專題研究則都在新化館進行。記得我們全班在畢業之前曾邀請當時的班導師林瑞逢教授在舊化館門口的迷你圓環前集體合影過。右圖是30年前的照片,當時相片中的同學如今還有幾個人仍然失聯,包括盧宗發、董海棣以及王瑞蕃。

彭老師當天好熱情地向大家導覽介紹化學系館,還贈送每人紀念小禮物,讓大家心裡不由得出現當年新生訓練時的回憶與感覺。當年大一新生時期,32個高中畢業學生從各地齊聚化學系,走在校園、認識系館,那是什麼樣的心情?我早已經不記得,不過確定地是,大家一定很雀躍。30年後的重遊,一樣地卻雀躍,卻多了一些近鄉情怯的緊張;陳愛玲還早到了一個小時,流連徘迴。也有同學懷抱著像當年年輕時擁有的一股熱情與衝勁,當天一早搭車趕到系館和大家重溫舊夢,像是吳姿燕夫婦二人。

每個人在聚會的過程之中,都簡單描述了30年來的經歷,有人講到求學的過程,有人則著重在事業的轉折,有人則提起面臨退休地心情,大家的感情頓時之間又都融合銜接在一起,畢竟年輕時難得的緣分大家都懂得珍惜。所有與會的同學也一起回憶起當前求學時期的老師們,包括大一的導師彭旭明老師,當年才回國第二年,年紀30歲不到,這麼多年來和大家的感情亦師亦友,更像是兄長;彭老師教我們這一班兩學期的普化,以及兩學期的無機化學。大二的導師林隆清老師,除了當年負責總理大學聯招的闈場業務,還教我們兩學期的有機化學。大三到大四畢業前的導師則是林瑞逢老師。林老師平易近人,濃厚的讀書人氣息一直感染著我們,他教我們兩學期的物理化學。除此之外,還有陳英茂老師教分析化學,林渭川老師教量子化學以及林敬二老師教儀器分析化學。求學時期的系主任歷經許東明老師以及林敬二老師;我們這屆的系學會的會長是俞金泉,班上同學們包括我,大家都齊心合力地在會長身邊,出主意、辦活動,當然還包括霸佔系學會一坪左右的空間聊天、吃飯和午睡。這個小空間在聚會的同學們也都真的提起到,只可惜現在已不復存在。當年系學會辦的活動受到許東明老師的多方支持,也讓我們這一群人當年得以藉機學習到不同層面的許多待人接物之道。

筆者大四的專題指導老師林瑞逢老師,退伍之後回到林老師處擔任國科會計畫的專任助理,助理的辦公室就在老師辦公室的後方。在我申請好出國留學事宜的某一天早上,林老師抽著菸走到我身旁,我立刻知道他想要對我說些甚麼,那天和林老師的簡短對話,至今一直記在心裡,偶而會轉述給我自己的學生。林老師告訴我去美國留學的時候,他希望我求學要像牛一樣,不只是吃苦耐勞,勤奮向學,更要花精神把學問求的深。事後回想起來,林老師當時很有心地在我出國即將面對各種各樣的知識之前,提醒我求學問不只是橫向增加多方面的知識,也要縱向地深入強化自己的某些專業。這樣的態度一直伴隨著我到今天,我就以此作為結語,和在學的學弟妹們大家共勉。

03